走进安徽

安徽酒文化

点击数: 1857  发布时间: 2015-05-06 15:05:10

饮酒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一种嗜好。文学史上许多大诗人、大文豪如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苏东坡等,平生都十分喜爱饮酒。酒不但为诸多文人骚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,而且往往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。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中酒家眠”,李白便是其中首屈一指的“酒仙”和“诗仙”。他不但饮酒有名,他的饮酒诗也是非常出色的,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能随口吟诵几句李白的饮酒诗——

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古人说“一人不喝酒,二人不赌钱”,但李白根本不受这种古训的约束,一个人照常饮酒,而且情趣十足。

“两人对酌山花开,一杯一杯复一杯。”有人对饮,李老先生最高兴不过了,所以一杯接一杯地开怀痛饮。

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”据说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,香味醇浓,盛酒用的又是玉碗。诗人面对美酒,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了。

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……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。”月下饮酒,别是一番情趣,不知后来苏东坡的词作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是否受了李白此诗的启发。

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。”借酒销愁是大多数人的举动,诗人李白也不能免俗。李白一生漂泊,行游天下,其思乡之愁,思亲之愁,更有怀才不遇之愁……啊,怎一个愁字了得!

“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倾三百杯。”何等豪爽!何等气概!何等酒量!也只有李白,才有这样的豪情,这样的诗篇。

李白一生写了数百首与饮酒有关的诗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《将进酒》了:
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……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……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

这首诗既是写饮酒,更是写人生,借酒抒怀,淋漓尽致,读来令人荡气回肠,如饮烈酒。

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,洒脱不羁的人。他一生与酒相伴,而且几乎每饮必醉。这一方面是他为人热情,性格豪放,用现在的话说是“从酒品看人品”。另一方面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。因为我们不仅从李白的诗篇,而且从其他许多诗人的有关饮酒的诗中,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们相逢必酒,每饮必醉的情形,只不过李白表现得更为突出罢了。这种风气如今现在倒是很好地发扬光大了,只是至今没喝出一个李白。

当年李白到桃花潭来,并在此留下千古绝唱《赠汪伦》,也是为酒所吸引。李白那年到了州府宣城,泾川豪士汪伦仰慕李白,便写信给李白:“先生好游乎?此地有十里桃花。先生好饮乎?此地有万家酒店。”十里桃花我相信李白在别处见过,但万家酒店一定没有见过。即便当时的都城长安,恐怕也没有一万家酒店。李白咽喉一咕嘟,吞下几口唾沫,便“欣然而至”,来了才知上了汪伦这个“村夫”的当。但此地虽无一万家酒店,当地的村醪醇酿还是够李白喝的,而且一定味道不错,才使李白转怒为喜。李白同志又是性情中人,临行时竟抑制不住激动,立即口占一绝:“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当时主人在岸客在船,而且船又要开了,还是汪伦有心计,早把笔墨纸张预备好了,那边李大诗人念一句,他就抄一句,才把这首诗留传下来。

李白此诗虽没有写到饮酒,但好酒的李白与好客的汪伦在相见的日子里断定是少不了酒的。至今在桃花潭边还长有“太白韭”,据说就是当年李白酒后到潭边赏月,夜风一吹,腹中涌动,就“现场直播”了,吐出的韭菜后来竟又重新发芽,长出了鲜嫩的新韭,可见那晚李白先生没少喝。

李白如此贪杯,想必汪伦拿出来的酒一定妙不可言,只是不知那酒叫什么名字。遗憾的是,后人一代一代只把汪伦邀李白的故事传了下来,把一首《赠汪伦》诗传了下来,却没有把当年那美酒的酿制技术传承下来。可见古人还是重文轻商,不如现代的人有经济头脑。如果汪伦请李白喝的酒——姑且叫它“桃花潭酒”吧——也像宣纸一样传承到今天,我相信,那也一定是“国宝”了,名气决不会比茅台小。

而如果能在桃花潭镇的万村找到当年酿造“桃花潭酒”的老糟坊的遗址,哈,那就更了不得了!但“亡羊补牢”,现在为时也还不晚。三千年前的“雅乐”据说都挖掘整理出来了,二千多年前的古剑也有人仿制出来了,难道一千二百来年前“桃花潭酒”就真的失传了?“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”我想,今天的桃花潭酒厂,完全有理由,有条件,也应该有信心使“醉倒李太白”的“桃花潭酒”在中华大地上再现昔日之辉煌。